在高明,距离中心城区往西50公里,即更合镇香山村委会这个地方,一条宽阔的合和大道自东向西贯通,与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香山圩新街并行,而香山圩的铺面上就摆卖着拥有地理标志的粉葛等土特产,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香山圩往日的繁华不再,但依然是高明西部农副产品购销贸易的中心市场。今日的“行走高明”,小编来到高明区更合镇香山村委会,探访香山圩的前世今生。
更合镇香山村委会书记兼主任黎松辉介绍,香山村委会下辖八宝坪、布社、布社新村、竹坑、石岩底、马岗、舟岗等7个村民小组,人口只有两千几人。在村委会驻地的香山圩西侧,黎主任指着门前一条大约12米宽、两百几米长的街道对小编话,这就是香山街,现时正是粉葛收购和加工季节,铺头店主都在忙碌着分拣粉葛的外销等级和加工成葛粉。提到古老的香山圩,现年89岁的黎戊长老伯话,香山圩又叫新八圩,原来在八宝坪,年合水至高村公路建成之后迁到现址,之后沿着公路的两旁建铺,慢慢就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解放前香山圩这里是八宝坪的蔬菜基地,是旱地无水到的,再后来合水一个圩,这里也要建返一个圩,方便大洞、官山、白洞、香山几个乡,现在香山圩的圩日还多人过合水,什么都有得卖,解放后香山圩治安好,铺头关不关门都无所谓,反正无人进去拿东西的。”
黎戊长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山圩就设有卫生所、邮电所、税务站、食品站、收购站,饼厂及生资、五金、百货商店等等。到了年之后定出大小圩期:“香山圩五二、三年建的,铺头好少,只有百货、生产资料、银行啊。十日两圩,方便群众,不用动不动就跑合水那么远趁圩,什么都有供应,咸杂、鸡鹅鸭、日常用品、衣服鞋帽都满足群众所需任你买,五号是小圩,小圩就少点东西,十号就多东西卖。”
在香山圩,小编见到主街虽不长,但经营各式通讯器材、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生资饲料、服装鞋帽等商店应有尽有,而源于香山且远近闻名的粉葛、沙葛、生姜等农副产品也随处可见,就连合朝农业发展企业的生姜、粉葛、白鸽等专业合作社也座落在这条街面上,圩市内的多家粉葛收购加工点正忙碌粉葛的分拣和磨粉沉淀等工作。
在同黎老伯边行边倾的过程中,黎伯话自己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合水西瓜在珠三角地区非常畅销,而香山片的群众又年年扩种,不论是西瓜的产量和品质都逐年提高,慕名前来收购的各地商贩络绎不绝,于是乎,整个香山圩的街道两边都堆满了象小山一样的西瓜,各个类型的大小车辆穿梭不停,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难以磨灭:“以前这地方一个粉葛,一个西瓜最出名,在广州都挂合水西瓜和合水粉葛的。合水西瓜是因为土质好、水份好,所以就清甜,种植的新红宝二十几斤一个,有收购站收购的。现在也有好多收购点,种出来的粉葛都不愁卖的,这里的粉葛食时无渣,较粉,同广西葛不同,一是泥土,二是水分,甜好多,主要就是那条香山水。”
在物资馈乏的年代,香山当地人可以在家门口就将西瓜、粉葛、生姜等农副产品进行交易,促进了山区的农业生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十日两期的香山圩,也就自然成为山区人民年复一年的生活依附:“周边农民有的中意食早餐,有的带着小孩逛圩,总之大洞、官山、白洞,新兴都有人过来,下面大围、洞心都上这里,着实好方便。”
与黎老伯行走在一眼望到尾的香山街上,他除了清楚记得上世纪兴旺一时的圩市街铺位置之外,还指点着现时街道两旁两层以上,砖混结构的商住楼对记者话,以前两边的商铺是青一色的砖瓦平房,泥土的路面适逢雨天便是一片泥泞:“大不相同了,现在每条村,就算香山脚都好啦,都有水泥路通出来,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就是这样旺起来的,有东西容易运出来,买东西又方便,不错的啦,以前路没这么宽,泥泞路面的,铺头都是瓦房的,现在就不一样,统统都是硬底化。”
24小时新闻爆料-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cd/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