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秉承“民以食为天”理念,扶贫先扶“吃”,以绿水青山绘就扶贫底色,以丰衣足食回馈生态热土,今年11月成功入选“中国长寿之乡”。产业+就业的“餐桌扶贫”模式,扶贫与脱贫携手,健康与小康牵手,迎来了山欢水笑,人寿年丰。
五谷为养,产业扶贫助推贫困户脱贫。今年该县产业扶贫资金已达到1.29亿,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层层落实兴业惠农政策,打造健康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将水稻纳入奖补范围,使全县特色农业覆盖率超过了90%。在濛江、古龙等镇建立5个亩以上的水稻生产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实现提质扩面。如火如荼的扶贫产业成了脱贫“加速器”。该县今年实现脱贫摘帽的多个贫困户,都是产业扶贫政策的受益者。正道是:五谷丰登粮满仓,小康路上笑声多。
(图片来源:古龙镇政府)
五果为助,低改技术助贫困户摘帽。该县的八角低改、粉葛土质改良、柑橘类产业结构调整、荔枝龙眼高接换种等技术轮番推广,农业开发升级换代,向高科技要效益。作为中国八角之乡,该县八角种植面积达40万多亩,年产干果超过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35%。通过技术改良,平均每亩增产生果斤,增加产值0元。参与八角改良的贫困户都享受到了现代科技催生出的产业红利,成为科技扶贫的直接受益者。仅八角低改一项,全县就有个贫困户通过就近就业、苗木扩种、以奖代补、产值增收等形式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有道是:未到藤州先一笑,此地逢秋瓜果靓。
(图片:邓炎森)
五畜为益,家畜饲养助益贫困户增收。该县及时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为存栏生猪购买了保险,尽量减轻贫困农户损失。8-10月,全县共增加能繁母猪存栏头,补栏商品仔猪头,存栏肉猪54头。为满足市场肉类供应,该县充分挖掘家畜、家禽、鱼类生产潜力,向全县建档立卡户的贫困户发放60万羽三黄鸡,保障消费需求。养蜂、养蛇、养鸽等特色养殖方兴未艾,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餐桌丰富了,就业门路也广了。全县已有户贫困户通过“双认定”,靠饲养家畜家禽实现了脱贫摘帽。人道是:一年四季六畜旺,万户千家酒肉香。
五菜为充,蔬菜种植助推贫困户致富。“菜篮子”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该县大力发展时令蔬菜和特色蔬菜种植,促进农业增效、贫困户增收。该县和平镇的粉葛,是当地颇负盛名的菜肴。种植面积常年保持3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粉葛种植面积的1/6,年产粉葛6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粉葛种植生产基地。近年该镇引进多家粉葛加工企业,并按“公司+基地带协会、带农户”的模式发展粉葛产业,日加工粉葛60多吨,同时开发葛片、葛茶等新产品,年产值1亿多元。核心区粉葛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比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两成。今年该镇脱贫摘帽的个贫困户,大部分参与了粉葛种植。更道是:放眼桑梓今非昔,绿遍山原红满川。
▍来源:中新网(吴海金黄麟)
▍编辑:罗金霞
▍总编:黄群礼
▍审核:吴海金
▍投稿邮箱:jrtxgz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