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鸡黄皮、鸡食皮、鸡嗉子
拉丁学名:GalliGigeriiEndotheliumCorneum
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
处方用名:鸡内金、内金、鸡肫皮、炒鸡内金、焦鸡内金、醋鸡内金
药性: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临床应用:
1.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2.遗精,遗尿3.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优于煎剂。
注意事项: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临床配伍:
(1)与山楂、麦芽配伍,治疗食积较重者;(2)与白术、山药、使君子合用,治疗小儿脾虚疳积;(3)若配伍菟丝子、桑螵蛸等,可治遗尿;(4)与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砂石淋证或胆结石。
方剂:
1、玉液汤:?山药、黄芪、知母、生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医学衷中参西录》
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
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具有益气滋阴,生津止渴的功效。
主治口渴引饮,小便频数,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肾病、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也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慢性咽炎等属气阴两虚者。
:消渴一证,有虚实燥热之别。本证系由元气不升,气阴不足,脾肾两虚所致。
①元气不升,气阴不足,津液不能敷布濡养咽喉——则口干而渴、饮水不解;
②肾虚不固,脾气失摄——则小便频数而量多;
③脾虚肾亏——故困倦气短;
④气津不足,虚火灼津——则舌嫩红而干,脉虚细无力。
:
①君药:生山药、生黄芪——补气养阴,益脾固肾,为君药。
②臣药:知母、天花粉——阴虚而内热生,遂以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为臣药,二药与君药相配伍,则元气升而真阴复,气旺自能生水。
③黄芪——“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阴阳不至偏胜,即肺脏调和而生水之功益著也。”
④佐药:
葛根——升阳生津,助黄芪以补脾气上升,散精达肺;
鸡内金——助脾健运,化水谷为津液;
五味子——酸收而固肾生津,不使津液下流。
⑤诸药合用,益气养阴,固肾止渴,使脾旺肾固,诸症可愈。
化学成分:鸡内金主要成分有胃激素、角蛋白、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及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微量的胃蛋白酶、淀粉酶等。还富含铁、钙、铬、锰、钼、镁、锌、铜、铝、钴等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消化酶作用
(2)促消化液分泌
(3)调节胃肠运动
(4)降血脂
2.其他药理作用
(1)抗凝
(2)改善血液流变学
(3)促进锶排泄
(4)降血糖
(5)抗乳腺增生
炮制方法:1.鸡内金: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2.炒鸡内金:将净鸡内金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取出,放凉。3.砂炒鸡内金:取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大小一致的鸡内金,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卷曲、酥脆、呈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子,放凉。4.醋鸡内金:将鸡内金压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每kg鸡内金,用醋15kg。注意事项:砂炒鸡内金宜用中火,选用中粗河砂进行炒制,否则成品会出现粘砂现象。炮制作用:1.鸡内金: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能。鸡内金长于攻积,通淋化石。用于泌尿系结石和胆道结石。2.炒鸡内金和砂炒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用于消化不良,食积不化,脾虚泄泻及小儿疳积。3.醋鸡内金:质酥易碎,矫正了不良气味。有疏肝助脾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