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粉葛 > 粉葛产地 > 正文 > 正文

廿十四节气立秋养生药膳应养阴去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18 15:41:58

廿十四节气"立秋"养生药膳应养阴去湿养肺护肝为主:明天"立秋"了,也进三伏(末伏)了,气候预报说本周“晴天很少出面,多云和雷雨气候将替换上台,周最高气温33度。”民谚有“早立秋冷冰冰(上午立秋),晚立秋热死牛(下午立秋)”之说,本年立秋正巧是在黑夜,加之近来雨水偏多,温度仍然较高,空气炽热湿润,湿热交蒸,因而,咱们在摄生方面应以养阴防暑去湿、防止秋季病为主。   从养阳到养阴   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说,立秋后气候仍然炽热,李信医生说在气候学上还不能算真实的秋天。能够说,此刻恰是夏、秋替换期间,摄生既要照顾到夏末的酷热,又要力求平稳过渡。   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底子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成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也即是说,咱们在摄生时,应习惯四时,习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然规律。立秋后,气候从酷热转为寒凉,中医理论以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恰是从养阳逐步转为养阴的时间。   饮食偏酸润肺   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孟博士说,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效果,而辛辣则起到发散泻肺的不良效果。秋天是“收”的时节,不行发散,因而可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别的,《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张桂芬主任介绍,夏天对人体耗费极大,秋季尽管气温有所降低,但又有了燥气,也即是常说的秋燥。“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因而,饮食上还应留意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秋季能够恰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成效的生地粥。当然,也不能忘掉去掉体内湿邪。因为湿邪易困脾,使脾阳不畅,运化晦气,危害脾气,生痰,伤肺。秋季时节,可恰当食用枇杷、蜂蜜、等柔润食物,养脾生津。   进补防燥不腻   许多人以为秋天应当进补,贴秋膘,这是有必定道理的。夏天出汗多,易“苦夏”,人体体能耗费很大,使人心慌意乱、疲倦乏力,特别是体质偏弱或许有缓慢病病人更甚,可在秋季恰当进补,以弥补一夏天的体能透支,前进体质,迎候冬季的降临。   但因为刚刚立秋,此刻进补与中秋、深秋还有所不相同,最明显的特征即是按部就班,以饮食养分的调度和水分的弥补为佳,不发起过早过多食物油腻食物和羊肉等过于温热的补品。不然很简单使本来伤津的胃肠道负担过重,诱发感染,致使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能够用莲子、桂圆、黑芝麻等煮成汤粥食用。   运动不在冷水中游水   立秋今后,尽管初秋气温仍然较高,可是跟着时间推移,气温温差逐步加大,应留意增减衣服,格外是晚年人、体质衰弱者更应留意。   俗话有“立秋十八天,河里无澡洗”的说法。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在此着重,立秋后再过十八天摆布,尽管气温仍然很高,可是河水和室外泳池,格外是深水处的水温逐步变低了,不合适像夏天相同在河里游水了,不然简单受寒抱病。   疾病冬病夏治最终一伏   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说,“冬病夏治”是根据天然界阴阳改动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改动,并依此拟定出的传统医治办法。   现在冬病夏治进入最终一伏,也期望病人抓住疾病医治的最佳机遇,冬病夏治合适于慢支、骨关节病等缓慢病,常用的办法有膏药、内服中药等。别的,有些肌肤病如牛皮癣病人也能够测验夏天温泉洗浴,这也是被实习证实对有些病人确有用果的辅佐疗法。   防止秋季多见病   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说,从前立秋后,临床上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拉肚子、胃肠炎等病例较多见。首要缘由是秋季常常出现气温骤变,冷热不均,人体推陈出新遭到按捺,不能及时习惯改动。中医认为,秋燥气盛,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过于辛味之品。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推荐几款立秋节气养阴去湿养生药膳。茯苓粥原料:白茯苓粉15克,粳米克,味精、食盐、胡椒粉各适量。做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加茯苓粉,放锅内加水适量,置火上,先用大火烧开,后移小火上,煎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即成。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百合莲子莲藕汤:原料:粉莲藕克,鲜莲子50克,鲜百合3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莲藕洗净,切小粒,鲜莲子洗净,鲜百合洗净,三者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莲藕、莲子酥软即成,调入冰糖,即可食用。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樱桃三豆羹   原料:樱桃核30个,绿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30克。   做法:先将绿豆、赤小豆、黑豆洗净,樱桃核30个洗净,先煎1小时,去核留汁。樱桃核倒入锅,放入三豆,煮熟烂。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菊花肉丝汤   原料:猪瘦肉克,菊花50克,生姜10克,葱30克,精盐3克,白糖2克,料酒20克,胡椒粉2克,鸡蛋2枚,鸡汤80毫升,湿豆粉30克,化猪油克。   做法:菊花瓣用清水洗净,猪肉洗净后去筋膜,切成10厘米长的丝。生姜、葱洗净,生姜切成丝,葱切成葱丝。鸡蛋去黄留清。肉丝用蛋清、湿豆粉、食盐、料酒浆好。用鸡汤、湿豆粉、味精、胡椒粉、白糖对成滋汁待用。   炒锅放置旺火上,加猪油,烧至六成热时投入肉丝,快速炒散,再下姜丝、葱丝炒几下,倒入滋汁中快速翻颠,待收汁亮油时,撒入菊花瓣颠匀,起锅即成。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胡萝卜栗子粥:原料:新鲜胡萝卜50克,栗子20克,粳米克。做法:胡萝卜切成小片,与栗子、粳米同煮。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具有健脾和胃作用,对夏季腹胀、食欲不振有一定作用。冬瓜扁豆汤:冬瓜克,山药30克,扁豆30克。将冬瓜、山药洗净切碎,与扁豆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百合银耳莲子粥   原料: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莲子、糯米洗净煮粥,熟时加入冰糖食用。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枣米药糖粥   原料:红枣10枚,薏米20克,山药30克。干姜3片,红糖15克,糯米30克。   做法:按常法共煮作粥服食。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姜汁牛肉   原料:老姜数块,鲜牛肉-克。做法:老姜榨汁,鲜牛肉切碎,剁咸肉泥状,加入滴姜汁,再放些酱油、花生油拌匀。待焖米饭时,将姜汁肉倒入饭內蒸熟即可食用。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粟米山药大枣   原料:粟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做法:上述三品煮粥食用。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姜爆鸭   原料:鸭半片,姜,青椒,葱蒜,豆豉,辣椒酱,甜面酱   做法:鸭子剁块,姜一小块拍破,另外的全部切丝,青椒切丝;油热后下葱姜蒜炸香后放鸭子干爆,直到把鸭子爆的干干的才可以;油8成热,放豆豉,辣酱,甜面酱炒香后放姜丝煸一会,最后放爆好的鸭子,白糖,和青椒翻炒几下即可   功效:滋阴,补虚,养胃,利水。   糖醋小排骨   原料:小排骨、淀粉、青红椒、姜、鸡蛋   做法:打散的鸡蛋液加入适量盐,鸡精,和一点米酒拌匀,再加入排骨中拌匀,腌10分钟入味。把腌好的排骨均匀沾上淀粉,并用手捏紧防止脱落。小火慢炸排骨表面金黄,全熟时捞出。另起锅,放少量油,放入姜片,青红椒略炒。把已经炸熟的排骨回锅快速翻炒一下,炒匀即可关火。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淮山粥   原料:淮山30克,米适量(1人份)   做法:淮山与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莲子粥   原料:莲子30克,米适量(1人份)   做法:莲子与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玉竹粥  原料:玉竹30克,米、瘦肉适量   做法:玉竹与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竹笋银耳汤   原料:竹笋克,干银耳20克,鸡蛋1个,盐适量,水0毫升。   做法:   1、先将竹笋洗净,干银耳用水泡发去蒂,鸡蛋打入碗中搅成糊;   2、锅中放水煮沸,倒入鸡蛋糊,加入竹笋、银耳,用小火烧五分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3、每次午晚餐前先喝汤吃料,也可直接当减肥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白术陈皮猪肚汤   原料: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做法:   1、先将猪肚洗净飞水,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0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   2、然后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   原料:赤小豆克,粉葛克,陈皮少许,鲮鱼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   2、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冬瓜赤小豆煲生鱼汤   原料:赤小豆60克、冬瓜克、生鱼2条、猪瘦肉克、生姜3片。   做法:   1、赤小豆洗净,冬瓜洗净,连皮切,生鱼洗净,宰净去鳞、内脏,慢火煎至微黄   2、猪瘦肉洗净,整块不用刀切。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0毫升(约10碗水)。   3、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淮山扁豆煲鸡脚   原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薏苡仁15克,鲜鸡脚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   1、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甲。   2、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粟米白果猪肚汤   原料:粟米3条、白果50克、猪肚1个、生姜3片。   做法:   1、粟米洗净,连衣、须切段状;白果去壳、去衣、洗净;   2、猪肚冲洗后翻转,用刀刮去脏杂,再用生粉反复洗净,并以清水冲净。   3、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湿清热、益气。四宝糯米粥   原料:去心莲子50克,水、冰、水淀粉适量。   做法:莲子加适量水焖酥,用冰糖调味,水淀粉勾芡成羹即成。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黄精煨猪肘   原料: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1.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2.大枣洗净待用。3.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4.姜、葱洗净拍破待用。5.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四宝糯米粥   原料:桂圆、红枣、山药、薏米仁各25克,糯米克,水、冰适量。   做法:桂圆、红枣、山药、薏米仁、糯米加水共煮成粥,以冰糖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芝麻核桃羹   原料:黑芝麻50克,核桃肉水淀粉、冰◇、水适量。   做法:将黑芝麻、核桃肉分别以文火炒香碾碎,每次舀4汤匙加适量水,水淀粉勾芡,冰糖调味食之,—日两次。   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五彩蜜珠果   原料:苹果1个,鸭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适量。   做法:1.柠檬榨汁,苹果、鸭梨、菠萝洗净去皮,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形(或切成丁状),荸荠洗净去皮,杨梅洗净待用。2.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醋椒鱼   原料:黄鱼1条,(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2.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滤干油。3.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散上葱丝、香菜。4.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功效:健脾化湿养阴润燥。   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少许、清水适量。   做法:1.生地黄洗净切细,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备用。2.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功效:滋阴益胃 凉血生津。白梨蜂蜜原料: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做法:将白梨去皮核,纳蜂蜜于梨心中,放入碗中,置笼中蒸熟服食,每日1~2次,连续2~3天。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用于秋燥及肺燥咳嗽。川贝冰糖梨原料:川贝粉5克,大雪梨1个,冰糖适量。做法:将梨去皮核,切片,同川贝、冰糖同入碗中,蒸熟服食,每日1~2次。功效:化痰止咳,适用于痰热咳嗽。雪梨饮原料:雪梨或蜂蜜适量。做法:将雪梨去皮切碎,捣汁饮服或将其熬膏加蜂蜜饮服,每日数次。功效:清热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口渴或酒后烦渴。五汁饮原料:梨汁、荸荠汁、芦根汁、藕汁、姜汁各等份。做法:将五汁混匀,凉服或温服,每日2~3次。功效:醒酒解渴,适用于酒后烦渴、胃脘灼热。麻黄蒸梨原料:大自梨1个,麻黄2克,冰糖适量。做法:将梨去皮核,纳入麻黄、冰糖于梨心中,上笼蒸熟,去麻黄服食,每日2-3次。功效:化痰止咳,适用于外寒内热之痰热咳嗽、上气喘急等。罗汉果梨饮原料:罗汉果、大白梨各1个,岗梅1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梨去皮,切碎,与罗汉果、岗梅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去渣取汁饮服,每日数次。功效:清热利咽,适用于咽痛失音、声哑咽干等。百合蒸梨原料:百合3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做法:将雪梨去皮核,切片,与百合、冰糖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烂熟后服食。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结核病的食养。莲米银耳梨原料:莲米20克,银耳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做法:将莲米、银耳发开,洗净,雪梨去皮核,切片,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莲米熟透,汤浓时服食。功效:清热润燥,化痰止咳,适用于燥热咳嗽及秋燥的食养。雪梨葡萄饮原料:雪梨、葡萄、蜂蜜各适量。做法:将雪梨、葡萄榨汁,加入蜂蜜适量,混匀饮服,每日2-3次。功效:生津止渴除烦,适用于热病烦渴、声嘶、咽干等。雪梨桔汁饮原料:雪梨、柑桔各适量。做法:将雪梨、柑桔榨汁饮服,每日数次。功效:开胃醒酒,适用于酒后胃脘不适、纳差食少、胃脘灼痛等。1、百合,清心养神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2、梨,生津润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3、白萝卜,清肺润喉白萝卜是中医食疗经常选用的,生吃效果好,榨汁效果更佳。而且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进而预防癌症发作,萝卜还有杀菌、增进食欲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萝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淀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够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银耳,补气补肾银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但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5、柿子,消痰止咳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6、豆腐,清热润燥《医林纂要》云:“豆腐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1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7、薄荷,润肺止咳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8、竹笋,清热化痰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说:“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随息居饮食谱》亦云:“笋,甘凉,开胸消痰。”因此,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最宜食用9、无花果,去火消哑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为果干、蜜饯、罐头等。无论干鲜无花果均可入药。咽喉肿痛时,吃上几颗会减轻疼痛,很快恢复。肺热、声音嘶哑时,服用冰糖水煎无花果,可起到去火消哑的作用。10、橄榄,清肺生津橄榄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作用。嗓子痛时含服些青橄榄,可使咽喉清爽,如与鲜萝卜煎服效果更好。橄榄经蒸馏后的液体称橄榄露,可用于治疗咽痛、咳嗽、烦躁等症。

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灸”适应证范围: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3、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4、颈肩腰腿痛、虚寒头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5、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7、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8.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敷时间如下安排:伏前贴:年7月03日初伏贴:年7月13日中伏贴:年7月23日中伏加强:年8月2日末伏贴:年8月12日伏后贴:年8月22日龙港中医针灸李信医生主治:颈椎病、失眠、偏头痛(头风)、面瘫(口眼?斜)、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症、落枕、肩周炎、中暑、痛风、关节炎、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头晕症、胃病、疲劳、牙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月经过少、痛经、闭经、乳腺增生、喘哮病、三叉神经痛、盗汗脱影、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偏瘫)、手足麻木(麻痹风)、手足厥冷、耳聋、耳鸣、高血压、糖尿病、习惯性便秘、感冒、治疗各种皮肤病、荨麻疹、牛皮癣、银屑病、阳痿、早泄、遗精、男性性功能障碍等,针灸丰胸、针灸减肥瘦身、针灸美容、针灸祛斑、针灸祛痘痘等;刮痧、拔罐、艾灸、理疗等。另外;李信医生有出售药茶:养颜茶、祛斑茶、美白茶、丰胸茶、养生药茶、排毒养颜减肥茶、祛火茶、美容瘦身茶、女性经期药茶、减肥美体茶、美容排毒花草茶、减肥美容药茶、袪皱茶、美肤茶、祛痘痘茶、女性滋补茶、止汗药茶、盗汗药茶、肾结石药茶、甲、乙肝?大小三阳转阴药茶等。中医针灸李信医生诊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cd/883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粉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