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气”
“湿”指代一类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邪气。湿可从外而受,亦可从内而生,故从发病的角度“湿”可分为外湿及内湿。外湿由外感湿邪所致,常由淋雨、涉水、居住潮湿之地等因素引起,内湿为水液运化失常所致。现代常见于白领、脑力工作者等(久坐、思虑过度、饮食不规律者)。湿滞经络者,症状可见精神状态差、疲劳感,肌肉关节酸痛、沉重感;湿滞脏腑者,妇女尚有白带量多,色白或黄,甚则有臭味。舌诊方面可见舌苔厚腻,色白或黄。“湿气”为何如此常见
中医理论体系中强调一个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如季节、地理位置、环境对人体有重要的影响。广东岭南处于南方,气候炎热,雨水多,整体处于一个湿热的环境,所以广东地区常见湿性体质,可分为寒湿体质及湿热体质。“凉茶”可否祛湿?
广东气候炎热,广东人常常饮用“凉茶”降火。所谓的“凉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一大类具有清热降火作用的药方。不经选择的运用单纯清热降火的“凉茶”并不利于人的健康,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应用。如对于痰湿、气虚、阳虚体质人群,太过苦寒的凉茶易于损伤脾胃,不仅无法祛湿,反而因脾胃进一步损伤而湿邪更盛,出现“凉茶喝得越多,湿邪相关症状更严重”的现象。常见“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广东人喜好煲汤,可选择陈皮、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粉葛、土茯苓、白扁豆等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食两用的食材进行烹煮,同时可根据体质不同进行加减变化。对于湿热体质的人群,可选用绵茵陈、鸡骨草、木棉花等。阴虚体质人群也容易“上火”,这类人群多容易表现为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夏日暑热与湿气相合,可以煲些绿豆糖水、柠檬茶、红罗卜汁、竹蔗马蹄水等都是清热祛暑利湿的佳品。中医“祛湿”方面有什么优势?
传统疗法中,可通过背部膀胱经火罐的方式进行治疗,膀胱经走罐具有疏经通络祛邪的作用,针对于改善湿滞经络,阻滞气机而引起的疲劳感,肌肉关节酸痛、沉重感;同时,各脏腑的背俞穴均位于背部膀胱经,通过刺激膀胱经中的背俞穴,可激发脏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湿邪滞于脏腑的各类症状。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什么是“湿气”也了解了差不多了,广东现在进入到三伏天,正是容易产生“湿气”的时候,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想了解更多养生知识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cd/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