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云蒙山
远望云蒙山,如龙身,似牛脊,西连太行山脉,东面华北大平原。山峰巍峨耸拔,气势不凡。明代诗人陈珂有诗赞曰:“老脊横中州,去天才咫尺。一色郁嵯峨,浓淡秋云碧。”
云蒙山
云蒙山,位于清西陵后侧,是清西陵的靠山。史书记载,当年雍正皇帝的选陵大臣来到云蒙山,“观四面之山峦,望两旁之水势”。看到了这里云蒙山横展巨帐,雄峻非常,其间重峦叠嶂,秀丽森然,烟气云雾,郁郁霭霭,颇有王气,可作“统龙之尊”。至于诸砂(即小山丘)在于左者向右环抱,在于右者向左环抱,其南面山峰纷纷旋转向北,而北面山峰则旋转向南。雄峻高大的山峰环于外围,而丰缓秀丽的山峰于中心环绕。至于诸水则有易水河等数条,皆如玉带般悠悠洋洋,自西向东盘旋顾恋而去。可谓层层有情。如此形势“实为最上三龙穴,全佳之砂水”。于是向雍正皇帝呈递奏章。雍正皇帝龙颜大悦,认为这里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龙穴砂石,无美不收”的上吉之壤,毅然决定把自己的陵寝建在这里。自此,十四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寝相继依偎在云蒙山的怀抱中。
其实,云蒙山还是远古神话中的名山,传说雨师赤松子曾在山中修炼成仙。山中的乳水洞,又名雨水洞,洞内有十三槽,能够预知一年的阴晴旱涝。至今是附近乡民天旱求雨的地方。年前,乳水洞又成为仙师鬼谷子修炼的洞府,孙膑、庞涓在这里拜师学艺,孙膑和庞涓在山中斗智的故事在山下民间广为流传。
自东晋以来,云蒙山即为佛教胜地。公元年,即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太宁元年,山下建太宁寺,又名静觉寺,后经历代重修、扩建。历史上不少名人雅士多曾隐居游览于此处的山水林泉之间。积翠屏下的“吟诗台”,相传就是五代时名士冯道的故居。
山中名胜古迹繁多,仅太宁寺附近就有三洞、四塔、一寺、一庵一观的遗迹。尤其是建在山腰的双塔现仍保存完好,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双塔凌云”是云蒙山著名景点。清陈士绾有诗云:“古寺孤凭万仞巅,遥看双塔白云边。人缘磴道微通径,峰转山坳已近天。雾散未容文豹隐,林疏却许鸽王眠。置身直在层霄上,回望群山几抹烟。”
银丝葫是双塔北面又一处旅游线路,也是从清西陵登云蒙山最近的路径。山路平缓,植被茂密,沿途溪水相伴,鸟语花香,四周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主要景点有:双峰揖客、百步峡、一线天、南天门、北天门、五峰捧日等。由此可直达云蒙极顶。
站在云蒙山之巅,北望紫荆关长城,如游龙腾越于峰峦之上;西望拒马河,似玉带盘绕于万山丛中;南望易水湖,碧波千顷,点点渔舟;东望清西陵,十几座帝后陵寝尽收眼底——在苍翠的林海中,点缀着金瓦红墙,白玉石雕,俨然一幅锦绣画图。
农历三月三,是云蒙山的山花节和太宁寺村的传统庙会。每年在这个时候,云蒙山上,山桃、山杏、桃花、梨花、槐花……依次绽放,白如雪、粉如霞、香如兰,争奇斗艳。尤其是这里的山桃花,竟有一日而三变的奇观。有语曰“晨观桃花满山白,午观桃花满山红,暮观桃花满山彩”。
时值仲夏,云蒙山更像一幅写意山水画卷,把她的妩媚多姿层层展现在游人面前,山绿水清,百鸟争鸣;山峰之上,急流汹涌,百尺崖头,激流飞溅。
金秋时节,云蒙山欣然褪去她少女般的清秀,转而变成一位美艳成熟的少妇,满山红叶燃烧在沟谷内,点缀在悬崖间。
隆冬既至,流泉凝滞,飞瀑骤歇,水声敛迹,清流化为款款冰雕,千姿百态,巧夺天工。
易县云蒙山
云蒙山,这座古老的大山,这块神奇的风水宝地,正在敞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八方游客。
来源:易县文化旅游和保定文化旅游综合整理
推
荐
阅
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