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
也就是说今天起炎热减消
暑气至此而至
但是再看一眼天气预报
不过伏天过后
“秋老虎”就要发威了
天气特征多表现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目前港城还是一只奶凶奶凶的小脑斧
“秋老虎”是什么?民间一直有“秋老虎”的说法,如同“秋波”不是秋天的菠菜,秋老虎也不是“秋天的老虎”,它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
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7-15天。
这种天气因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天气特征多表现为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中国天气画了一幅
全国“秋老虎”出没地图
张家港“幸运”的归入了
“纸老虎”行列,
你怎么看?
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
大家要注意运动,保持通风
不要过度吹空调、贪凉
毕竟作为90后的半老青年
保温杯里泡枸杞也是日常操作
张家港这只“纸老虎”威力有多大?能否有秋老虎出没,
主要是副热带高压“指使”的。
通常每年8月下旬到9月,
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逐步向东、向南撤退,
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
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秋老虎将如“猛虎下山”。
但是最近港城吹着东到东北风,
副高“威力”也不够,
虽然气温也略有回升,
始终没有冲上“35℃”这条标准线,
所以我们也就是“纸老虎”了!
虽然只是“纸老虎”,
威力也不可小觑!
台风最新消息第11号台风“白鹿”已经生成
中央气象台8月23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中心附近最强风力有10级
这个“白鹿”虽然寂寂无名
但是它的“前任”—“海燕”可是大有来头
有“风王”的称号
曾在年对菲律宾造成了严重伤亡
未来七天港城天气根据气象台
预计未来3~7天(25~29日)
26日~27日最高温度到达35℃
其余时段以云系变化为主。
气温方面,受降水和云系影响,
气温变化平稳。
28日有明显降温
最高气温29℃左右,
12个处暑养生小常识 01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02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0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0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05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专家建议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06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就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07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按时吃饭。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炖等,不要过于担心加热到软会破坏营养素,因为即便损失一点维生素,也比吃了不消化要好。维生素可以用丰富食物品种的方法来弥补。
08精神调养
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09轻松运动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刚吃完饭并不适合剧烈运动,不适合快走,但不意味着连慢悠悠的散步也不可以。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在饭后两小时之后,可以做些不太累的运动,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都可以。适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帮助。
10多睡一小时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11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1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来源:天天周末、中国天气网、广州本地宝、盛仁军团等
·END·
勾搭壹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cfa/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