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阿里
羌塘无人区
驶入洪荒
信仰之光
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
冈仁波齐
神女峰
圣湖—玛旁雍错
鬼湖—拉昂错
藏北草原的生命狂欢
藏野驴
藏羚羊
藏原羚
自那之后,阿里就成了一种情意结,不时在心底撩拨,恶劣的自然条件会让人迟疑,但极致的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更令人向往,最终经过两年的准备,我总算来了灿烂的梦想,在写字楼里即可规划完成,而心底的热血,唯有在路上才能抒写出壮丽篇章一、再访拉萨
Day2拉萨—布达拉宫两年后再造访日光城,似乎没什么不同,平原地区的各大城市迅猛发展,但时间却仿佛在这里按下了慢放键,依旧是布宫、大昭寺、八廓街、甜茶馆、熙攘的信众组成了全部,在暖和的日光下,虔诚和信仰弥漫在空气中,和迎面走来的阿嬷对你点头示好,道一声“扎西德勒”第一天直飞拉萨当然是睡个饱了,第二天天没亮我就来到城郊的南山公园,这里是打开布达拉宫的另一种方式。两年前我走了进去,了解布宫的历史和故事,这次我选择远眺,天色未亮,沉睡中的布达拉宫倒影在如镜般的水面,仿似天宫一般宁静,只有在远离之后,我们才有机会看清那些熟悉的风景。尽管布达拉宫不一定是你初到西藏时率先抵达的地方,但只有当你真真正正站在她面前时,你才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终于,我到西藏了”。航拍西藏
二、造访后藏
Day3拉萨—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满拉水库—宗山古堡—日喀则司机丹巴老哥是两年前欧珠的堂哥,由于欧珠对阿里大北线(羌塘无人区)的路况并不熟悉,所以这次由丹巴领路,和欧珠的温文尔雅不同,丹巴是典型的藏族汉子,粗犷豪爽,相处起来没压力,直肠子,痛快。简简单单握了个手后,我们就在一路相谈甚欢中开始了这趟西行之旅从拉萨出发,首先来到山南地区,海拔骤升数百米,跟在平原地区爬山大有不同,平原地区山下是炊烟,山上是寺庙,说到底还是人间烟火。可在西藏,你爬一天山,你是在突破自然带,一层层往上捅,脚踩草原,头顶却是白雪。翻过岗巴拉山口,只见远方蔚蓝的丝带悬在空中,美景奔涌而来,绝非人间景象。原本我以为,再造访羊湖,内心应该会平静许多,没想仍是难以按捺内心的悸动,重返故地,又是一层轻薄的情意结在覆盖,在蔓延。这些年,纳木错和玛旁雍错为“谁才是西藏第一圣湖”的名头争得不可开交,羊湖似乎从没进入过讨论,她在人潮熙攘中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仍旧是高低起伏的山峦,自由舒卷的云彩,妩媚妖娆的蓝,她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在那里,像是悬在天上的水,一如两年之前。“孤独”和“宁静”,属于羊卓雍措。在抵达卡若拉冰川的时候刮起了大风,米的海拔本来就够冷,这风一起着实很影响状态,实在没什么精力再放飞机了,拿长焦咔擦两张冰川特写就收工。倒是两个老外飞得很哈皮,他们一边跟我吐槽toohightofly,转头就嗖一声把飞机飞到冰塔林上方,这骚操作,可真替他们捏一把汗。这时来了一个藏民卖狼牙,两个老外语言不通就只好找我下手,对于这类人只要不理睬,态度强硬点,很快他们也会知趣,偏偏这哥们特别倔,还拉我衣服,把我逼急了朝他一声吼,马上悻悻走开。这时一阵狂风刮过来,沙子入了眼,结果第一时间跑上来帮我的还是他,当时心里好一阵愧疚。大概是因为与世隔绝,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总是朴素的、单纯的,还有几分天真、几分憨厚,他们以助人为乐,脑子里没有太多杂质,像是高山积雪刚融化,奔腾、清冽、自然流淌。卡若拉冰川进入日喀则境地的江孜古城,远处的宗山古堡雄踞山顶,特别醒目,这座古堡还有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光绪三十年英军入侵西藏时,古堡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江孜保卫战,如今古堡人去楼空,成为战争遗址供游人观览,古堡周边甚至还残存着当年江孜军民浴血奋战的炮台,炮台上弹孔密布,遭受过致命破坏的墙体平和而孤独,似在无声诉说那段保家卫国的英雄岁月。宗山古堡
驶往日喀则
Day4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由于阿里地区、珠峰地区都需要检查边防证,而出发前没有办理,因此不得不在日喀则旅游局补办,行程因此耽误了一天,于是便有了这次临时起意的造访。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达赖的政权统治地,那作为后藏地区地位最崇高的寺庙,扎什伦布寺就是班禅的政权中心。不同于布达拉宫的游人如织,这里是更为清净的佛门之地,而由于僧侣们住宿和学习场所都是开放的,更能让人近距离接触到他们的日常。漫步在迷宫般的寺院里,极具年代感的建筑让人时刻感受到这里古老的心跳,仿佛沐浴在千年沉淀的无边佛法之中,与放生在寺内的狗一起晒晒太阳,感受着有灵万物带来的滋润。迫不及待用相机留住寺内每一方天地,年岁长,我对于摄影的执念似乎有增无减,只要拿起相机,便会生怕错过了人世间每一处美好,有时我会觉得拍照和人生是同步的,好比每天的呼吸,相机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此刻,属于扎什伦布寺的每一个故事,都在相机快门声中一笔勾销。三、珠峰下的夜
Day5日喀则—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珠峰路—绒布寺—珠峰大本营天色未亮丹巴老哥就准时人肉闹钟,然后一路风尘往珠峰开,沿途尽是苍凉,蓝天黄土,阳光炙烤着大地,在这里旅行,需要把气候的险恶,交通的不便,食宿的艰苦当作是现代化都市生活之外的另一种体验,你要做的,无非就是敞开呼吸,用心体会,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才能收获一场心灵之旅。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玛峰、第4高峰洛子峰、第5高峰马卡鲁峰、第6高峰卓奥友峰、第14高峰希夏邦马峰映入眼帘,内心是难以名状的触动,这里不是林芝,没有秀美的山林草原,也不像新疆,鲜花牛羊仿似童话,有的只是赤裸裸的雪山盛宴,气势磅礴,排山倒海,演绎着属于米高空的荣耀与悲怆。
连绵的雪山盛宴
九曲十八弯的“珠峰路”
总有朋友吐槽我为何总是去看雪山。世上风景有很多,也许更多人偏爱大海,毕竟大海深邃蔚蓝,广阔自由,也更容易亲近,但我却独爱雪山。“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烟罕至焉”,唯有走入荒原才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雪山,更有着地球上其他风景都提供不了的意义,它仿佛有着一种魔力使人总往高处爬,吸引着登山家们前仆后继去征服,用身体和脚步去丈量天空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世间七彩,我执纯白日照珠峰在珠穆朗玛峰北麓,坐落着世界上海岸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在此可以一览珠峰的伟岸身躯。这里不时会有雄鹰翱翔,脚下冰川蛇行,巨石成阵,身处这巍峨壮丽之景,这座小小的寺庙没有半分要置身事外的意思,反而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完美融合,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是前往珠峰的必经之路,每一个即将攀登珠峰的登山家都要先到此地祈祷。就这样,绒布寺用低沉的诵经声、飘扬的风马旗为登山家们送上最虔诚的祝福。绒布寺建寺已久,在鼎盛时期,寺内曾有僧人余名,而如今仅剩几十名僧尼驻守。经历了百余年的风云史,目睹了一代代僧侣和攀登者、朝圣者的往来,也见证着珠峰的海拔升降,它兀自伫立在这里,岿然不动,坐看世界第一高峰旗云变幻。神山沉默不语,人潮散去之时,只剩寺内的诵经声,年年岁岁在山谷里回荡,仿佛穿越千年的回音。绒布寺、珠峰与翱翔的雄鹰
帐篷里嬉戏打闹的藏族女孩
从阿里回来的艺术生小琪,和我同住一个帐篷,她对佩枯错情有独钟,用笔尖勾勒出佩枯错的模样
夜幕降临,大本营外一下子热闹起来,米的极致海拔,雪山下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世人前仆后继前来朝圣。等到晚上10点,银河升到地面以上,我一个人顶着寒冷和大风爬到绒布寺的后山上,差点便喘不过气。到了12点,经过风沙中漫长的等待,银河终于地平面上,繁星挂在头上闪烁,仿佛每一颗都触手可及,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无需借助设备,肉眼可见银河。满天星河唯我独有,忽然间孤独感猝不及防来袭,鼻子一酸,泉涌如注,洗刷着风沙满布的脸庞,如同缺堤的洪流掠过大地。也许是太久没掉过眼泪,这场嚎啕大哭有如及时雨一般酣畅淋漓,卸下一些孤独的重量,也浇灌了内心贫瘠已久的荒芜。明月清风,浩瀚星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都需要一些自然的美好,来疗心底的倦意。“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总觉得在这浩瀚自然的大深情里,人间的情爱,显得太小气了。壮丽无比的珠峰星河忽然间山坡上一阵动静,差点没吓尿,以为碰上野狗了。定神一看竟然是三个女孩子,她们也爬到山上加入星空摄影团。三个女孩来自香港,对摄影可谓是小白菜,甚至不知道拍银河得用三脚架,拿个微单籍着一股热爱就上来了。我说她们对摄影也是真爱,其中一个女孩芊芊说,与其说热爱摄影,不如说是热爱生活,人一辈子很短,让自己经历多一些,生命更完整一些。我对她们竖起拇指:你们是真的酷。为了等到拱桥,等到银河落到珠峰正头上,为了拍延时,以及芊芊她们为了等我拍完后用三脚架,就这样我们在山上呆了3个小时,又冷又大风,手都冻僵了,而且还是米的极致海拔,稍有不慎高原反应可是要命的。后来丹巴老哥笑我们四个,伸手不见五指地爬山,就为了找个好角度出片,真是遭罪呀。我想既然人生皆苦,那活着的意义就应该在于苦中作乐吧譬如去年在亚丁,暴风雪肆虐之际,十里登山爬到山头,累到忍不住坐雪地上,喝一口水,看牛奶海四周茫茫一片,让风雪归我,让孤独归我。或是草原帐篷里寒冷和饥饿笼罩整夜,早上起来,帐篷拉开,天地一白,青海湖的日出像童话仙境,惊喜难与人言。又或是喀拉峻草原上狂风大作,冰雹敲打,一群人乱窜逃亡了十分钟躲到亭子避难,目睹身边游客晕阙急救,身心饱受折磨。等雨停下山,往馆子一坐,老泪纵横的暖和,涮片羊肉,喝碗热汤,人间至味,也不过如此。最舒服的时刻,莫过于此刻回到营地,外套一甩,屁股一坐,煮一壶茶,吃口热面,门外大风褪成了背景声,万物安静,内心坦荡,除了身前的烤火,嘴里的茶,别的什么都不重要了。曾几何时我也会想,我是不是该让自己的旅行舒适一点,哈哈,大家就当我平日在城市里舒服惯了,纯粹想找找虐。诚如旅行老炮村上春树所说,有些快乐,唯有在筋疲力尽后才能体会到。六、逐梦向西,终于,阿里
Day6珠峰大本营—希夏邦马峰—佩枯错—萨嘎通往阿里的“天路”自古艰难,直到今天,阿里依然因为苍茫的雪山阻隔而远离其他热闹的藏地城市,成为人类难以抵达的神秘之境。从老定日出来以后,没有信号,没有导航,没有柏油路,只有轮胎扎出来的痕迹,循着轮胎印往前开,随时可能就是一条河流横亘在前,怎么办?不服就干,油门一踩,过就完事了。看来要抵达阿里,得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气势才行说来也奇怪,一路颠簸,上山下河的,丹巴老哥这样身经百战的老司机都开始狼狈,我内心倒还挺平静,不像前几天兴奋,一直看着窗外的景,看远山叠黛,云卷云舒,虽单调乏味我竟也看得出了神,心中总有股莫名的归属感。常常走在路上,总觉得自己不属于城市,就像鸟不属于鸟笼一样。不记得过了多久,我们来到了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马峰以及尘世外的高山海子——佩枯错希夏邦马峰是在世界上米级别雪山里最美的一座,在藏语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的意思,因此它虽不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攀登难度却非常大,或许,远眺而不去打扰,才是欣赏她的最佳方式佩枯错是希夏邦马峰膝下的神湖,三面环山,一年四季碧蓝如玉。她没有三大圣湖名声在外,而且由于海拔过高,人烟罕至,天地间一片静谧,因此,这里的每一声心跳都清晰可闻,每一寸天空都触手可及。云朵在湖面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倒影,阳光撒到湖面化作点点碎片,如宝石闪耀。远处的希夏邦马峰并不孤单,古尔卡波日峰(海拔米)、P峰(海拔米)、彭塘卡坡日(海拔米)在身旁依次排开,等待旅人的检阅。我坐在湖边石头,肆无忌惮地发呆,任沧海桑田在记忆中缓缓流淌,久久难以回神。在城市里哪能像这样,空气中每一分密度都属于自己,时值下午六点,城市里的晚高峰应该正堵得水泄不通,而我在遥远的几千公里外,湖水深邃,雪峰俊逸,这份远离都市的超脱感,实在太难言明。佩枯错
Day7萨嘎—塔尔钦离开萨嘎,继续西行,当“天上阿里”的牌匾在视线尽头由远及近,梦里多次闪回的地方终于抵达,内心好一阵激动。然而兴奋没多久,天气说变就变,持续了7天的大晴天瞬间黑云压顶,远处黄土翻涌,视线开始模糊,我以为是下了大暴雨,丹巴老哥却大喊:“不好,是沙尘暴!”随着风速越来越大,砂石不停敲击车窗,在大自然疯狂宣泄之下,我们除了埋头向前别无选择,是安是危也只能听天由命。慢慢地能见度越来越低,没想到初进阿里,就仿佛时光倒流万年,进入了史前混沌未开的世界。偌大的公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在砥砺前行,大概是风沙觉得我们太过孤独,于是前来作伴,这种感觉,既无奈又搞笑。看起来,原定今天探访的神鬼双湖,神女峰和冈仁波齐通通作罢,唯一的悬念是沙尘暴仍将陪伴我们多久。丹巴老哥告诉我,阿里地区的沙尘暴一年到头都碰不上一次,我俩还挺“幸运”。只能说大自然的美与可怕在于他根本没有目的,它的美不是美给你看的,它的酷也不是对你装酷,而是本身就这个样子。绝不会因为你千里迢迢来看它,它就会体谅你,然后拉开门说,进来喝杯茶吧。接受了这个事实,如能在瞬间和它契合,就能生出共鸣与感动。你就会觉得它懂你,你懂它。这么一看,这场肆虐的风沙也仿佛有种凄厉的美。阿Q精神胜利法还挺管用,心态一下子好了许多,趁着风沙少了些,能见度高了些,我迅速摇下车窗拍下此情此景,吃了满嘴满脸的灰尘沙土也是不亦乐乎,毕竟,用这样的方式抵达阿里,也算是荡气回肠了。在风沙中奔赴阿里Day8塔尔钦—扎达土林—古格王朝遗址—札达县雨夹雪下了一整夜,天空逐渐放晴,厚积的云层正在消散。在开往札达县途中,几个哥们蹲在路边上,好奇下车看,原来他们正盯着结冰的小水塘,再看高空,云雾将散未散,雪糕状的山峰若隐若现,是冈仁波齐!快,我们得在云雾散开以前把水塘冰层砸开,让倒影呈现!于是我们几个抡起袖子不停扔石头,你一块我一块,扔得不亦乐乎,像小孩子一样。砸了快十分钟,冰层总算碎了大半,大伙就开始在路边开始吹牛,一60岁的东北爷们,两个月前带着一台相机,一辆摩托车,一副血肉之躯开始骑行全中国,日晒雨淋的,下一站即将往北挑战死亡公路新藏线,翻越多个海拔米的达板,直面最恶劣多变的气候和最极致孤独的风景。每次旅行总能认识一些很酷的人,方知人外有人,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拨人,不甘折戟于庸碌的人生,也不泯一颗激越的侠客心。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这大概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意义。老爷子的座驾与身后的神女峰
很酷的老爷子,第一代追风少年
吹牛吹了半小时,山顶云雾终于短暂散开,冈仁波齐就这样与我不期而遇,过了不久,南面的神女峰——纳木那尼峰也露出了真容,相比起昨天的恶劣天气,这真是大自然最美的馈赠。
雪山之王——冈仁波齐
神女峰——纳木那尼峰
阿里极西地带,有一片广阔无垠的土林,沿象泉河谷分布着。它绵延几十公里,虽然安静着不发出一丝声响,却为旅途中的过客平添了一份来自边陲高原的寂静神秘。这片土林坐落在阿里地区札达县,正是大名鼎鼎的札达土林。
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方圆多平方公里的海洋,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海盆升高,水位骤降,随着海水被疏干,那些被冲刷过的沉积物便显露出来,再次经受季节性水流的冲刷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由于钙质胶结,这些土做的“树木”直立不倒,干旱寒冷的气候使植被渐渐消失,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壮阔土林。一望无边的土林没有一丝绿色,有的只是苍凉和荒芜,他们参差嵯峨,仪态万千,排山倒海地延绵下去,天际是高高在上的雪峰,磅礴的气势从亘古的宁静中扑面而来,波澜不惊地见证着地球时光荏苒,诉说着岁月变迁,沧海桑田。
走入土林内,这些土林似人、似兽、似物、似建筑,共20多种地貌,不禁使人感叹,不过只是大自然随心所欲的一番切割,竟形成了这般奇丽景观。千姿百态的土林汇聚于此,既有千军万马的豪气,也有孤寂落寞的思念,或是充满期待的远望,或是庄严肃穆的宫殿,他们不是来自于人类的能工巧匠,只是水和土多年的相互试探,便有了如今的包罗万象。
驱车行进其中,倒也不会觉得寂寞,因为沿途总有各类“人”或“物”伫立两旁,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不能诉说,若是旅人们愿意,不妨展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这些土林经受过的沧桑岁月和风雨打磨。在土林深处,0多年前象雄文明和苯教文化曾在此地繁衍繁荣,吐蕃王室后裔曾建立地方政权,一座土山上的千年古堡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古格王朝曾一度非常繁荣昌盛,最鼎盛时期的统治范围涵盖了整个阿里地区。然而在多年前,古格王朝一夜之间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据闻是国王的弟弟为了争夺权力,联合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宮。神奇之处就在于古格王宮是建在一座多米高的土山上,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古格人修建了许多暗道来在山上通行。然而这样一座繁行了多年,拥有10万多名臣民的大国却在一场入侵战争中湮灭,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些神秘的断壁残垣和落败的古国文明。古格土堡
古格王朝遗址
漫步遗址内,想象着这里曾经热闹非凡,商贩、显贵、僧人和旅人往来聚集,但此刻王朝倾覆,喧闹褪去,繁华不再,只剩历史悠久的石窟佛塔,还在向后人无声诉说着曾经的苍茫历史,只剩安静的雕刻和古老的文明紧紧相依,在漫漫黄土中一起度过漫长岁月。遗址内的洞窟,为古格臣民的房子,里面还能找得到当时的布料和壁画
按照丹巴老哥的建议,日落八点前我最好能回到县里,往土林深处有座小山,那是极好的观景平台,象泉河谷的黄昏能尽收眼底。可惜回到山下后老哥没了踪影,我只好一个人出发去找他说的小山。沿途稀稀拉拉碰到几个村民,语言不通,只能手势比划方向。往前,人影没了,信号也没了,连藏民脚印走过的痕迹都没了,此刻内心也开始发慌。所幸小土山疑似被找到,山脚下确实如老哥所说有条小路,沿着往上走,走到半山腰后就尴尬了,往上都是流沙,没路,得爬,下山嘛,又不甘心,万一真找对了呢?这时候我开始后悔没带无人机出来侦查,脑子一热,干就完事!相机一挂,手脚并用就开始爬,多米海拔爬得人上气不接下气,每次往下回望都慌得很,万一流沙支撑不稳,一不小心就连人带机滚山下了。反正就是心无杂念埋头苦干,怕自己一有时间停下来就会后悔,不记得过了多久,终于到顶,我尼玛,另一边就是悬崖,吃了一嘴的尘那都是其次,主要是累,没力气下撤了,而且都是流沙压根没支撑,能想象吗,那种悬在半空中的绝望感,真想直接跳山下完事。当然也只能想想,最后破罐破摔,一屁股坐沙坡上,像坐滑梯一样滑下去,吃了一身的黄土,心里无数句妈卖批,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还浪费了宝贵时间。疲倦的身体已经呼唤我放弃,但内心深处的执拗又让我欲罢不能,总觉得在这与世隔绝的自然深处,想必日落也是不凡不俗。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往回走,远处发现两个人影,心中惊喜雀跃,才发现独来独往如我,原来也会有忌畏空山无人的时候。前来的是一男一女,游客,男的叫小黑,挂着相机一副一往无前的姿态,是个以拍星空作为使命的灵魂摄影师,他号称要把全世界的星空都拍下来,女孩子是他女朋友,一脸倦容,但分明能从她眼里感受到满足,满足不在于这山这景给她带来的感动,而是与所爱之人经历这一切,实在太美好。听到我也是寻找小山而来,小黑眼里放了光,原来他也从旅店老板口中收到同样信息,我告诉他身后路不通,得往另一个方向找,他立马加速快步向前,留下小女友大声呼喊“喂,你就这样不管我啦?”小黑只得回头一阵哄,小女生嘟起嘴“以前你追我时不是这样子的”,哈哈,真好玩的一对小恋人。行走于迷宫般的土林间,如果想要在土山之间找出特别,那就是半山上发现的一条小黑狗。我和小黑说,这狗能在半山上,那这座山肯定能上去。于是我们加快步伐,这小狗似乎带了灵性,等我们走近时便起身往前,仿佛向导一般,走几步就回头看,我们动它就动,我们停下来喘气,它也就坐下来摆尾巴。想来颇有趣,一对情侣,一狗,一人在黄昏下结伴同行,之前的孤独感一扫而空。小狗终于还是把我们带到了山上,如果没有在黄昏时分抵达这高空俯瞰札达,你完全不能体会我的感受,夕阳的柔光倾泻在土林中,璀璨的金色充斥着整个世界,象泉河缓缓地流淌其中,温柔静谧,神秘怡然,为寂寞的黄土添了不少姿色。喜欢西藏的人,多半是向往雪山上宁静的积雪。札达的海拔和拉萨其实差不多,虽没有积雪的山峰,甚至被光秃秃的土山包围,但却丝毫不逊色。这注定是个难忘的黄昏,山峦嶙峋,乱云飞渡,远方穿梭于土林的班车如旱地行舟,蜿蜒穿行。旷世凄美的景色如同利刃在咽喉上无声滑过,令人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呼吸困难。颤抖的空气里,时空和岁月古老而年轻,一半幽暗,一半光明,一半呜咽,一半歌唱。我掏出相机,为数不多的电量,急忙取景,调光,按下快门,一通乱拍,顾不上构图和思考,感觉更像是乱了分寸,我从来没有在旅行中变得如此惊慌失措,也许是翻山越岭太辛苦,心底所酝酿的情感会来得更猛烈一些。我知道这样史诗般的壮烈风景转瞬即逝,快门响过之后,其实我根本不记得记录了什么,纯粹是享受这种状态下把美景和情绪通通收入镜头。下撤后,小黑女朋友先回宾馆休息,我和他去继续找拍银河的机位,似乎不把精力耗完就不算尽兴,小黑狗一直摇尾巴跟着我们又翻了一座土山,日落后光线昏暗,我俩每爬一脚都小心翼翼,气喘吁吁。山顶上的小土林确实是拍星空很好的前景,只可惜山太陡峭,午夜攀爬实在太危险,于是我们决定,要拍就拍最经典的,深夜上山去古堡拍。接下来就是游说宾馆老板了,最终用块收买了他当司机,老板叫旺堆,和景区工作人员特熟,经过他打招呼,最后一个离开景区的售票员将门假锁方便我们深夜上山,哈,第一次在西藏感觉有了后台。古格王朝遗址山下的伙食算准了银河凌晨四点登场,我们准时出发,只不过这回多了一对情侣,他们是小黑的boss,四个年轻人是一个创业团队,他们准备开发阿里路线,干一炮大的。小黑甚至鼓励旺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以后都这么操作,疏通景区,搞个古格星空摄影团,每晚凌晨准时发团,拿钱办事,一举两得,而我们今晚拍的照片就发给他做宣传。憨厚的旺堆听得眼睛发光,仿佛看到了一条财路,连声谢谢,小黑顺势把今晚的团费砍了50,哈,套路果然还是城里人多。在冷风呼啸的山上吹了半小时,两个女生有点招架不住,直到长长的银河终于落到王朝古堡正上空,她们瞬间又来了兴致,打着电筒各种星空下的poss,小黑兴奋地变换各种参数按下快门,我怔怔看着这一切,残垣断壁此刻也变得气势恢宏,恍然间有种错觉,仿佛古格臣民正通过时空隧道降临回来,与我们展开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对了,要是各位以后轻易能拍到古格王朝的银河,得感谢我们这帮开山鼻祖哟。七、转山
Day9札达县—塔尔钦造访土林后,原定计划是在狮泉河中转一天,而后进入藏北的羌塘无人区。但由于沙尘暴影响,在塔尔钦时没能前往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所以路线临时更改,折返塔尔钦,然后再从萨嘎进入羌塘。从札达回萨嘎路上,多了一位小伙伴同行,来自新疆的小静,姑娘也是任性,据她说,她在房开公司工作,压力太大,一言不合就请假来到叶城,兜着块,打车翻越新藏线来到阿里,打算转山去了。小静似乎对藏地有执念,这是她第四次来西藏,第二次到阿里,一上车她就脱下面纱挤痘痘,那张充满异域风情的脸庞虽然精致,却在高原阳光洗礼后变得泛红,我打心底佩服这样的女生,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了自由不顾容颜。本来小静这次是为转冈仁波齐而来,但听说我打算走大北线羌塘无人区,立马便来了兴致,改变主意和我们同行。傍晚时分到达塔尔钦,神山脚下的小镇,是前往冈仁波齐转山必经之地,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转山信徒在此地落脚,让这座小镇地位变得神圣超然。晚饭过后,我和小静走出门外空地散步,整个人状态十分不好,分明感受到余风凛凛,暴雨过后的小镇傍晚,有种说不出的肃清。这时候几名登山客返回,他们刚刚转山回来,挡风衣已经湿透,风尘仆仆,想必这个返程让他们十分遭罪。我问他们,一路上有想过放弃么,领队大哥往高空指了指,我看了下什么也没有,他告诉我们,云雾后就是冈仁波齐,心中有终点,就无需再理会眼前是否有路。以前我总对登山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听过太多人长眠雪山的事故,而此刻站在神山脚下,这片一无所有又充满神性的土地上,有那么一刻体会到了人类想要去征服山峰的愿望,那份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往无前的勇气,还有住在人心深处的神性。“我还是去转山吧”小静看着远处神山的位置发呆,“本来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山,刚才他们提醒了我,我不想忘了初衷”“你去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去冒险”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天空中的云层开始镶上金边,夕阳的光芒终究刺散云雾,冈仁波齐再一次在不经意间出现。如果你相信万物有灵,相信那些看似随风飘移的云彩也有它自己的风向,你就会相信人与山的约定,那些双手合十,心中有信仰的人,这里才是他们梦中的故乡。冲破云雾的冈仁波齐,金光闪现八、神鬼双湖
Day10塔尔钦—玛旁雍错—拉昂错—萨嘎在西藏众多的圣湖之中,“鬼湖”的存在多少显得有些诡异。更奇特的是,这些“鬼湖”大都坐落在圣湖之侧,比如第一圣湖纳木错旁就有个色林错,比如第二圣湖玛旁雍错旁就是大名鼎鼎的“鬼湖”拉昂错,就像光明的背后,黑暗总是如影随形。玛旁雍错在藏语中是“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更是下游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在藏民眼中,它代表着圣洁、美好和光明,但与其相隔的拉昂错却没有这么崇高地位。拉昂错与神圣毫不沾边,被称作“鬼湖”,在藏语中,意为“有毒的黑湖”。之所以被称为“鬼湖”,多与其地理条件有关。与玛旁雍错的香甜淡水不同,拉昂错是咸水湖,人畜皆不能饮用,湖畔没有植物,不见牛羊,虽有山水美景,却显得有些荒芜,且此地时常无风三尺浪,波谲云诡,气氛诡秘,湖水拍击的声音,在高原上似是一串飘摇的风铃。圣湖——玛旁雍错
圣湖——玛旁雍错
圣湖——玛旁雍错
圣湖——玛旁雍错
鬼湖——拉昂错
鬼湖——拉昂错
鬼湖——拉昂错
事实上,拉昂错与玛旁雍错在很久以前是同一个湖泊,它们的源头都是冰川融水,随着气候变化,融水的补给远不如从前,湖泊的水位降低,河床抬升,一条小土丘将他们从此隔断,于是,圣湖和鬼湖就这样在神山之间相互厮守着亿万年苍凉岁月。从高空望下,两个湖泊一丘之隔形态特征完全不同,一鬼一圣恰似善恶之别,大自然造物实在令人啧啧称奇。但是当地人民相信,总有一天“圣湖”的水与“鬼湖”的水会通过某条河道重新相连,到那时会有一条金色和红色的鱼一起从圣湖游入鬼湖,到时拉昂错的水便会和玛旁雍错一般圣洁香甜。九、无人区里的人与事
Day11萨嘎—措勤清晨中醒来,叩开藏民的茶馆,女主人给我们端来热腾腾的藏面和甜茶。藏面是我在藏地旅行每天的固定早餐,主要成分是青稞面,辅以小麦粉制作而成,口感非常粗糙,除了那口牛肉汤,我一个面食爱好者几乎无法忍受,半天都咽不下一碗面条。奇怪的是今天我和丹巴老哥胃口都特别好,我不到十分钟便光盘,老哥还点了一份牛肉饼,也许即将进入广袤无垠的藏北无人区,我俩都意识到这顿早餐已是接下来好几天里的人间至味。“羌塘”藏语意为北方空地,简单明了阐述了羌塘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属性。羌塘无人区与新疆罗布泊、阿尔金山、青海可可西里合称中国四大无人区,其中又以羌塘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堪称天边的秘境,这里是每个探险家心中的梦。原以为羌塘在心中朝思暮想了两年,出发时应该会是充满仪式感,例如找个经幡庄重祈福,或者和羌塘的界线牌合影发个朋友圈装装逼什么的。而事实上,随着窗外景色渐渐荒芜,手机信号渐渐消失,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踏上了梦中的土地。车子不紧不慢地行驶,前方白烟翻腾,开近一看是无人看守的地热泉,地大物博的羌塘高原真是处处是宝藏,车子在地热泉旁停下,从高处俯瞰,湛蓝的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周边地块在硫磺等矿物质的腐蚀下绘成一幅抽象画,此情此景,让我怀疑自己是否驶入了洪荒之地。这是我们进入羌塘后的第一个惊喜,我和丹巴老哥顾不上形象,脱掉鞋子和裤子正要泡温泉,没想匆忙间手机竟然从口袋里掉出,扑通一声便沉入了地热泉底。我和老哥同时大喊“完了,完了!”。这下我彻底乱了分寸,是直接潜下水底捞还是一件件脱掉衣服再下去,犹豫之时老哥竟然想也没想直接跳下水,潜了一阵上来换口气接着摸,就这样摸了两分钟总算把手机捞上来,递到我手里时我整个人是怔住的,没等我说谢谢老哥就走到一旁,安安静静脱下衣物扭干,似乎此事与我无关,他捡起来的是他的手机,而我只是替他暂管。这些年,网络上不少藏地司机都遭到口诛笔伐,但我在旅途上一再遇上侠士般的司机,我不想把这些归咎于运气,我相信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很多人的善良和他们的沉默一样深沉。老哥不亏是藏族汉子,体魄惊人,一身湿漉漉,衣服换也不换。要知道这可是海拔米的空气稀薄地带,除了寒冷还是寒冷,一旦感冒可是致命的。老哥只是简简单单点了根烟,抽完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开车。在这里首先表扬一下华为,在腐蚀性极强的地热泉里泡了两分钟,正常开关机,正常触屏,唯一麻烦的就是home键失灵了,因此一次只能使用一个app,想切换就得重启。于是乎短短十分钟内手机开了又关,慢慢手机开始抗议了,越来越烫,触屏也开始失灵,这下我可慌了,万一手机真坏了,接下来的照片和短视频怎么拍,客栈机票怎么订,工作电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