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粉葛 > 粉葛种植 > 正文 > 正文

孙博来一碗莲藕猪骨绿豆汤附枫林食话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5 1:26:20
白癜风哪里治疗效果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常有朋友问我,当了20多年的“广州女婿”,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毫不含糊地答曰:学会了煲老火靓汤!

  由于家里平时吃粤菜居多,我的“上海胃”似乎一半变成了“广东胃”。我也早已到了三日不饮老火汤就不爽的程度,有时觉得身体略有不适,一碗广东热汤下肚,周身上下感到舒坦,又生龙活虎起来。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对于广东人来说,汤水绝对不止一碗汤那么简单,它不仅能帮助家人强身健体,还是日子是否过得红火的一种象征。广东人对汤水尤为讲究,他们世代相传,家庭主妇都懂得煮一锅汤,为家人佐膳。而汤料也是五花八门,飞禽走兽皆可入之,若加点药材同煮,另有一番滋味,营养连城。

  尽管内子也会煲几味广东汤,但总觉得不够地道。真正对广东汤有较深入的了解,还得拜岳母大人所赐。为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她老人家曾与我们同住了8年,我们尽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至今感恩不尽。

  因为喜欢饮广东汤,再加上我天生爱好烹饪,每次岳母煲汤时我就在旁边“偷师”。她会一边煲汤一边讲解,我既学广东话又学煲汤,可谓一举两得。

  广东人的煲汤可是很有讲究的,一锅汤的好坏全在火候上,既不是把肉丢下锅煮两下就完事,也不是炖得越长就越好。确切地说,要做到“三煲四炖”──汤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煨三四个钟头,煲出来的汤才会清澈、浓醇。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人煲汤除了加食材,还会加药材,包括田七、玉竹、生地、芡实、石斛、当归、冬虫草等等。

  岳母数起这些药材名字时,俨然一个“老中医”。只要说起煲汤,她马上指出各种最佳的材料搭配,而这些搭配也是大有学问的。什么季节喝什么汤,就像九九乘法表一样,深深地印在岳母的大脑中。春夏注重防暑降温,冬瓜煲猪骨、罗汉果和白菜煲瘦肉,是最常见的;秋冬则以除燥进补为主,花旗参煲老鸡、枸杞煲猪手,最合适不过。而时令蔬果瓜菜,加上药材、干货,稍作搭配便是上好的美味。如此用情、用时煲出来的老火靓汤,比任何滚汤要有滋味和营养。难怪有人说,广东人血液里流淌的都是汤。

  有一回,时年四五岁的儿子不想吃不想睡,只是一味大喊大闹,弄得我们两口子束手无策,岳母见状后立即煲西洋菜蜜枣瘦肉汤,儿子饮了一小碗,半个小时不到就奏效,脸上堆出了笑容,真是胜过灵丹妙药啊!我向岳母打探秘诀,她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这个汤能够清肺热,也可以润肺燥。

  从此,我就决定跟岳母正儿八经地学煲广东汤。几年下来,我也会煲不少广东汤了,诸如青红萝卜猪骨汤、玉米萝卜大骨汤、花生眉豆凤爪汤、排骨海带汤、凉瓜鱼头汤等。内子不止一次地夸奖味道真不错,但我内心知晓那是鼓励,怎么能与岳母亲手煲的广东汤相提并论呢?

  有时,我用同样的食材药材煲汤,可是味道总不如她老人家煲的纯正,大概是火候不到家的原因,要么就是尚未学到煲汤的精髓,也许不是正宗广东人的缘故罢了。

  岳母搬回自己住处后,我们两口子依然保持每周煲一次汤。有时她老人家周末来,依然会指手划脚地监督我们煲汤。临走之际,她均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记得饮汤”,可别小觑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多少关爱和深意啊!

  如今,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喝了20多年的广东汤后,有一天,我突然醒悟此汤略有瑕疵──头啖汤表面的浮油。按照岳母的一贯做法,会用勺子将头啖汤的浮油撇掉,但撇得并不彻底,即刻饮汤会有油花入口。如果当天不饮汤,倒也好办,将汤倒入器皿,放入冰箱,翌日可见汤的表面有白色的油层,只要将之剔除即可。

  但是,“吃席要吃头盘,喝汤得喝头啖。”为了解决头啖汤浮油的问题,我请教了多名广东人,他们最终建议我去买一个“隔油壶”。此壶外貌普通,身材如直桶,嘴巴宽阔,原理很简单,但可以彻底地把汤水的油份隔出来。周末岳母到访时,见到我们用上了“新式武器”,亲眼看到不少浮油留在壶内,连连点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又到一年的炎炎夏日,轮到煲清火防暑的汤了。一个周六的傍晚,我在家里煲“莲藕猪骨绿豆汤”,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熄火。

  恰在这时,内子接岳母踏入家门。她老人家试了一口汤,像个裁判官一样地说道:“生姜、蜜枣、陈皮都放了,绿豆也烂了,但莲藕不够粉,火候不够,再煲大半个钟。”

  我马上向她解释,有的新闻上说老火汤嘌呤含量较高,最佳煲汤时间应该在一个半小时左右,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口味也比较适宜……

  她听罢,不屑一顾地说:“多煲一阵不怕!广东人的煲汤传了几千年了,不会有问题的。再说,家里又没人患尿酸高,也没人有痛风病。”

  内子搭腔说:“看来,妈妈的电视没白看。”

  大伙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我立即开火,识相地继续煲“莲藕猪骨绿豆汤”……

(原刊美国《侨报》文学时代副刊年7月18日)

孙博《枫林食话》散文、随笔系列:

1.喝茶文化代代相传   美国《侨报》文学时代副刊年5月31日

2.咖啡和茶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年6月16日

3.广州的牛杂风味   《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年8月7日

4.“苦茶”伴成长   《北京晚报》知味副刊年8月9日

5.糟味里的乡愁   《文汇报》笔会副刊年9月8日

6.手捧石瓢壶快乐似神仙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年9月10日

7.“枫叶鸭”的北京味   《北京晚报》知味副刊年9月27日

8.海外的华人为什么均向广东人“看齐”饭前喝汤

《解放日报》上观年10月31日

9.在他乡尝“狗不理”   《北京晚报》知味副刊年1月19日

10.谁说火锅没文化?   台湾《人间福报》副刊年3月18日

11.漂洋过海的“子冶石瓢”   《解放日报》上观年4月15日

12.来一碗莲藕猪骨绿豆汤   美国《侨报》文学时代副刊年7月18日

逐步写作中,敬请等待……

  作者孙博简介:加拿大知名华人作家、编剧、导演。现任加拿大网络电视台总编辑、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观察者网》专栏作家。出版长篇小说《中国芯传奇》《回流》《小留学生泪洒异国》《茶花泪》《男人三十》、散文集、剧本等十多部,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担任30集电视剧《错放你的手》编剧、40集电视剧《郑观应》项目顾问,导演电视系列片多部。曾获首届大湾区杯网络文学大赛“最时代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北京市广电局优秀剧本奖、新移民文学突出贡献奖,以及十多项微小说、闪小说、散文大赛特等奖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zz/5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粉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