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粉葛 > 粉葛种植 > 正文 > 正文

处暑养生冻一冻,动一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 18:52:09
盖博士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7.html
二十四节气养生保健处暑篇8月22日23点44分处暑。一、节气特点 .处暑,即为“出暑”,是离开暑热的意思。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中的诗句“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正是对处暑节气特点的描述。2.一场秋雨(风)一场寒。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每下一次雨,就有明显降温的感觉。3.秋老虎,毒如虎。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地区,太阳还会不遗余力的散发着光和热,甚至会出现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二、养生措施

(一)居家养生

.适当秋冻。处暑时节天气刚刚转凉,是耐寒能力锻炼的最好时机。此时适宜凉爽,以利机体收敛阳气。少穿一点可以促进物质代谢增加,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但早晚外出时还应随时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秋冻”不适合老人、孩子及抵抗力弱者。2.肚脐是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腹痛、腹泻、痛经、月经不调等,故晚上睡觉时不要暴露腹部,忌穿露脐装。自行按摩腹部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如果已有寒气积聚,可取粗盐0.5~公斤,将盐炒热后装入毛巾缝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脐上热熨。

(二)运动养生 

处暑之后是出游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应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有氧运动。但应避免出大汗以伤阳气,运动前做充足的准备,避免伤筋。

重点推荐:腹式呼吸

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我国自古就有“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呼吸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之一。在深吸气时,肺容积逐渐增大,横膈膜下沉,腹部向外鼓起;深呼气时,腹部内收,横膈膜上提。这样不仅能获得高于正常呼吸2~3倍的气,给机体提供更充足的能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滋养脏腑。

中医认为,生命的延续、脏腑机能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气的运动,即气的升降出入。

“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道路,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功能。通过反复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训练,能使三焦气机得以通畅、气血调和,从而激发五脏六腑功能,增强人体活动的原动力,更好地执行布散元气2、水液代谢的功能。腹式呼吸不仅简单易行,还具有通三焦、调气血、养内脏的效果,经常练习能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注释:“三焦”是中医学对人身部位的名称,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脏腑;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下焦指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注释2: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根源于肾,由肾脏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人体元气,只有通过三焦这管道系统,才能输布全身。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就能导致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按照现行的说法,腹式呼吸有以下作用:

.提高肺活量:腹式呼吸可使胸廓最大限度的扩张,最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提高肺活量,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减少冠心病、支气管炎等的发生率。

2.促进肠胃蠕动:腹式呼吸可加快肠胃蠕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不仅可以预防便秘,解决经常坐着的人们腹胀问题,还对结肠癌、痔疮有非常好的预防作用。

3.腹式呼吸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且有安神益智之效。

4.腹式呼吸时需要收肛及舒肛,可增加盆底肌收缩力量,促进盆腔内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内分泌、生殖泌尿系统功能,对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及妇科疾病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5.腹式呼吸能有效地增加氧气供给,使血液得到净化,机体的活力与耐力得到增加,使得精力更加充沛。

6.腹式呼吸有助于收紧腹横肌,长期坚持可以减腰腹赘肉,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

腹式呼吸简单易学,站、立、坐、卧皆可,随时可行。每次呼吸的长短由个人掌握,只需坚持每天做5~0分钟或更长时间,就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三)饮食调理

以“少辛多酸”为原则。多吃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生津、清热安神、酸味食物,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烧烤、油腻类食物,以免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

推荐的食材:

具有益气健脾生津的食材:鸡肉、太子参、山药、甘蔗、蜂蜜、芝麻等。

具有养阴润燥、清热安神的食材:百合、粉葛、荸荠、玉竹、石斛、百合、银耳、木耳、梨等。

寿康“悦本草”处暑养生系列

.沙参百合老鸭汤:北沙参、百合、麦冬各30克,陈皮5克,生姜两片,老鸭肉克,一起煲汤。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润燥功效。适合皮肤及口鼻黏膜干燥、大便干结之人。

2.雪梨马蹄椰汁露:雪梨00克,马蹄00克,椰汁ml。雪梨和马蹄洗净后去皮切粒,与椰汁和适量清水一起,大火煮开后改中火煮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即可。具有清肺润燥、甘凉生津功效,适合肺燥阴伤、咽干口渴之人。

3.沙参粥:沙参5~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沙参捣碎,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具有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的功效。

4.百合银耳粥:鲜百合50克,银耳0克,大米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具有养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所有人秋季食用。

(四)睡眠调理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建议早睡早起,以晚上0点左右入睡最佳,比夏天增加小时睡眠为好。

三、常见病的预防

.防燥: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裂、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现象,故秋季伊始就要做好防燥工作。不食或少食燥热伤津之品,如煎鱼、炸鱼、炸鸡、油条、辣椒、五香粉等。可多饮、多食生津润燥的汤水。穿衣忌多、忌捂,经常涂抹护肤品。

2.防咳嗽:秋季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易引起咳嗽。秋咳为燥邪犯肺所致,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治疗应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常用方剂为桑杏汤等;凉燥一般发生在中秋过后,易与感冒混淆,有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咳而无痰,在治疗上主要是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常用方剂有杏苏散等。

个人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可以运用食疗缓解咳嗽。如干银耳50克,温水浸泡后洗净,熬至烂熟,调入一个鸡蛋,加糖服用;再如鸭梨粥,鸭梨三只水煮半小时,去渣后加入大米50克煮粥食用,有清心、降火的功效,特别适合肺热咳嗽。

不要盲目使用感冒药、抗生素,也不要轻易使用复方甘草片等止咳,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医院查出病因对症下药。

特别提示: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zz/6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粉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