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粉葛 > 粉葛种植 > 正文 > 正文

伤寒论18发汗禁忌葛根汤禹余粮丸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7 16:32:42
安徽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waciwang.com/jiankang/2418.html

“概要:喉干不可发汗(三阴之会,汗血同源),葛根汤(小孩感冒发烧喉咙痛),淋家不可发汗否则血尿(小便滴哒,膀胱炎),疮家不可发汗否则破洞(皮肤化脓非癣,小柴胡),衄家不可发汗(流鼻血发汗天仓凹陷阳亢直视),亡血家不可发汗(贫血),汗家不可重发汗(平时一直流汗的人,再发汗小便痛),禹余粮丸(涩剂),胃寒+水=吐蚘(瘦人胃寒胖人胃热),有表证加里证先发表后攻下,四逆汤(伤寒误下清谷不止四逆),热利(臭,葛芩连汤)与寒利(不臭、清谷,干姜白术茯苓),四逆汤(素虚者太阳病发汗不差脉沉),素虚汗后流汗不止(桂枝汤、小建中),太阳汗后阳脉微(桂枝汤)阴脉微(调胃承气汤)。”

01

条辨九一: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发汗禁忌之一。

咽喉为三阴之会(太阴、少阴、厥阴),干燥为阴津不足,阴为血,汗血同源,故忌发汗。

汗剂处方时要问喉咙是否干燥。

葛根汤问诊:小孩发烧,喉咙痛,葛根汤证。小朋友喜欢动,流汗后受到风邪、寒(伤于寒),发出来为温病,一定会喉咙痛,因为出汗伤到津液而无法恢复。此喉咙痛与干燥无关,喉干不是葛根汤证。

02

条辨九二: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发汗禁忌之一。

不单指西医淋病,小便有问题,滴滴哒哒,小便痛,膀胱发炎,尿中白浊,都属于淋病。

淋病发汗后小便会带血。膀胱炎,膀胱经为太阳经,发汗膀胱水分少,小便浓稠,排出来就是血。

03

条辨九三:疮家,不可发汗,发汗则痓(chi)。

发汗禁忌之一。

皮肤病且化脓的疮,发汗就会出好几个洞。

疮家,虽然有表证,不可发汗,可以用小柴胡汤。

一般非化脓的皮肤病、干癣等,不在此列。

04

条辨九四: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自旬,不得眠。

发汗禁忌之一。

经常流鼻血的人,发汗会造成两眉尾处(天仓)凹陷。凹下去代表血亏,或先天不足平时就凹陷。

脉急紧,为阳亢。

(1)发汗为阳药,阴津失掉,阴虚则阳往上跑,阳亢,阳虚。阴阳要平衡。

(2)眼睛瞪大直视看人,闭不起来,呆看,为阳虚。

桂枝汤可调和阴阳。

05

条辨九五: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发汗禁忌之一。

贫血之人,脸色苍白,嘴唇没有颜色,芤脉(空心葱),中间空。

汗血同源,贫血之人不具备发汗条件。

06

条辨九六: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阴疼,与禹余粮丸。

禹余粮丸方

禹余粮四两,人参三两,附子二枚,五味子三合,茯苓三两,干姜三两。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此方缺失,禹余粮为涩剂,止利用,此补充方不知真假。

平时没事流汗多的人,再发汗,水分会丧失更多,神志没法集中,小便后阴痛(非膀胱问题,是津液太干),小便的地方痛。

根据医圣张仲景的思路,可用人参、甘草、生姜、红枣来补津液,不一定用禹余粮。

07

条辨九七: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吐蚘,即吐虫子出来,医师一般都见过。

胃的下方有一个小袋子,会有食物停在袋中,能保7天不吃饭而生存。

发汗后胃中冷,不蠕动,冷水泡食物,必生虫。

此病人有寒,为里寒,非表寒,发汗会胃中更寒,不可用汗剂。汗剂用于表证,必有浮脉。

身体瘦的人为里寒,胖子开寒凉的药可变瘦。

胃寒,用干姜、白术。

08

条辨九八:本先发汗,反而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为不逆。

条辨九九: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表症(中风、伤寒、温病)应先发汗,先攻下是不对的。攻下前一定确认是否有表证。

有的应先攻下,如承气汤证,大便燥结,肠胃津液很干,用汗剂则更严重。

09

条辨一百: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就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本应开麻*汤,误开承气汤,病邪下陷到肠胃,造成下利,吃什么拉什么,不消化,为里寒(肠病*),用四逆汤(生附、干姜、炙甘草)。

里寒去掉后,还有一点体痛,不用麻*汤,用桂枝汤调和阴阳。

病邪下陷到肠胃为幸运,若造成结胸很麻烦。

热利与寒利:

(1)热利:大便臭,没有不消化的食物,用葛芩连汤。

(2)寒利:大便不臭,清谷不止,吃什么拉什么,用四逆汤;若手脚不冷,可不用生附,用干姜、白术、茯苓。

10

条辨一〇一:病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若汗之不差,而脉反沉,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发热、头痛、体痛为表证,没流汗用麻*汤,流汗用桂枝汤,口渴用葛根汤。

表证发汗而没愈,脉沉下去,有两种可能:

(1)汗剂的剂量太重(一般不太可能)。

(2)病人素虚,汗剂的量相对变重。

虚的人,服汗剂,可半碗起喝,半小时在半碗,得汗即停。

11

条辨一〇二:太阳病,其人冒,先下之而不愈,因后发汗,此表里俱虚,因冒症汗出而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后下之。

素虚之人,用汗剂,汗出后,病没有好,出现冒症,即流汗不止。可用桂枝汤或建中汤。

冒:头晕或头汗,头汗为阳明热,代表胃气在恢复,可自愈。

肠胃中酸性高,本不应有病*,该发表的时候攻下,病邪下陷才会产生肠病*。

12

条辨一〇三: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微者,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若阴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后没有完全去掉。

阴阳脉俱微:寸(胸阳)、尺(腑阴)脉都比较小。太阳病原为浮脉,本应汗后即愈,而变微。

发汗时,麻*汤伤肺中津液,桂枝汤伤胃中津液。

阳脉微,为上焦、胸中,可汗出而解。

阴脉微,为下焦、肠中大便堵,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最轻微的攻下药,大*用酒洗过,升提力量,专清十二指肠。

13

条辨一〇四: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汗出为中风,桂枝汤证。桂枝汤调和营卫。

卫为阳,阳强发热流汗。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zz/906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粉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