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粉葛 > 粉葛药理 > 正文 > 正文

品诗识季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0 19:12:59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能否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处暑

范彩萍

(教师,一个安静写诗的人)

远去的不仅仅是热闹和稚嫩

那些顽皮、任性、被爱娇宠的内心

该冷藏的冷藏,该复原的复原

我必须盖住裸露的身体

让白天的火热降到恒温

我还要喝适量的开水

调整开始紊乱的内分泌

我要数着星星睡觉

让眺望七夕的心再次柔软

知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8月23日丨农历七月初二丨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诗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左河水)”,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1

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2

处暑养生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品诗词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解读与赏析

(1)飒飒西风:飒飒,形容风声;西风,字面意义是指从西向东吹的风,这里指秋风。

(2)青帝:司春之神。住在东方,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行春天时令。

(3)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若当了春神,

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黄巢(~年),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因其人格魅力和过人的胆识,最终成为唐末农民起义的总领袖。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最终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的黑暗混乱局面,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黄巢虽是一介武夫,却能文能武,其菊花诗更是在唐诗中占据一席之地,更是以其“豪放之格”在晚唐诗坛惊起一声春雷。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菊花就成为隐士君子的代名词,孤傲清高。黄巢的菊花诗,却赋予了菊花不一样的精神与品格,实为大胆之才思。

满院菊花在飒飒的西风中盛开,却没有蝴蝶蜜蜂来光顾,因为菊花花蕊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的花香。这句里,菊花迎风霜绽放,凸显出了其挺立劲拔的身姿,和遒劲的气节。而“满院”又一改菊花往日“孤高绝俗”或“孤孑无伴”的形象。如此盛景,却缺少了蝴蝶蜜蜂的身影,因为菊花盛开在寒冷的季节。作者不免替菊花感到惋惜,又感叹命运的不公。

然而,下句开始,作者并没有沉湎于无所作为的悲鸣中,而是自内心中升腾起一股慷慨激昂的愤慨和抱负。他日,若他能掌管时令,他一定要改变这种不公的景象,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享受春天的温暖。通过这句感慨,可以看出,诗中“菊花”实则是广大农民阶层的化身,作者钦佩他们迎寒风而盛放的顽强生命力,也替他们生存的环境,所遭遇的命运感到不公。甚至认为广大的农民群众也该享受到春天的温暖。反映出了作者的农民朴素的平等思想。

尽管面对种种不公,作者想到的不是改变统治阶级,而是自己成为主宰,“我若为青帝”,说明作者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不公,来实现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遭遇的平等。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托物言志,抒发了他想要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也体现出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对理想中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以及浪漫主义豪情。

若作者只是止步于感慨菊花生不逢时,又或者只是艳羡百花春天开放的盛景而企图迎合潮流,想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也不会突破固有的禁锢,从而实现升华吧!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日我若为桃花,

春来必能艳芳华。

诗词赏析--作者简介

张丽,毕业于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致君诵读汇青少年教育部老师。热爱教育,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延伸阅读

处暑后风雨

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长江二首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62期

主编:盛敏佳

责任编辑:康燕、赵雨薇

审稿:蔡国荣

A

BOUTUS

书院诗社

一个可信赖的人文教育传播平台;

一个有底蕴的“市民诗歌之家”;

一个以培育挖掘文学新苗为己任的教学阵地;

一个致力于提高“浦东·书院”文化软实力的自媒体平台。

普及国粹精华、寻求文化认同、唤醒诗意人生,以“八大版块”为基,以“O2O”(线上线下)为脉,邀您一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yl/5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粉葛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