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佛山旅游登上《中国旅游报》
借力舌尖佳肴,让你畅游美食之都!
8月24日,《中国旅游报》以《借力舌尖佳肴佛山描绘美食旅游图谱》为题刊登了文章,聚焦佛山美食旅游,从佛山美食基因探寻佛山美食文化密码。佛山以美食为桥梁、旅游为着力点,多措并举助推美食旅游繁荣发展,加强佛山美食游在国内乃至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打响“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名片。
以下为《中国旅游报》报道全文
借力舌尖佳肴佛山描绘美食旅游图谱
张培琼
浅灰砖墙,朱红木门,这是坐落于顺德和园粤韵流风商业街的民信老铺,总有不少游客驻足停留,品尝这家店的招牌美食——双皮奶和姜撞奶。作为曾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的百年老字号,民信老铺是众多“吃货”打卡的网红食肆,而在佛山,类似这样的老字号俯拾皆是,如应记、大可以、黄但记、得心斋等。从街边店铺的地道小吃到酒楼饭店的早茶宴席,每一处都撩拨着游客的味蕾。
近年来,佛山持续发力美食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元素,努力擦亮“世界美食之都”名片,加速“旅游+美食”板块的发展。据统计,年,佛山市旅游总收入.66亿元,增长13.5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7亿元,增长15.0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5万美元,增长4.86%。美食文化基因的注入,将极大地推动佛山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美食基因赋能佛山旅游
作为珠江三角洲的“美食之乡”,佛山拥有多项荣誉称号。年,佛山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年,佛山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粤菜名城”;年12月,佛山顺德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并被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历史上“食在佛山”早已美名远播。佛山饮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五胡乱华”时期,大部分中原人越过南岭,来到岭南一带繁衍生息,其中很大一部分扎根佛山,由此带来的中原饮食文化与当地丰富农渔物产的结合,与当地气候、农耕模式、生活模式的融合成为粤菜文化和佛山饮食文化的起源。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佛山人因地制宜,博采众长,创制了风格迥异的美食。在岁月的浸润下,佛山各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食体系。如南海区美食带有鲜明的镇街色彩,如九江煎堆、盐步秋茄等;顺德区美食独具个性,如均安烧猪、野鸡卷、双皮奶等;高明区是重要的食材产地,高明濑粉、合水粉葛、更合角仔等美食广受好评;三水区坐拥三江,有原汁原味的河鲜,如金边龙利、西江河虾等。
每一个地方特色美食都是此地的“文化品牌”,佛山的私房菜和大众菜等佳肴是沧海桑田变迁中保留下来的物质文化载体,体现了佛山一代代人饮食文化的变迁和独特的美食内涵,“人人皆厨师,个个爱厨艺”的历史传统更是为佛山的美食文化增光添彩。异彩纷呈的美食与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互相碰撞,共同描绘了佛山美食文化旅游的轮廓,成为佛山打造“世界美食之都”新标签的基石。
“寻味佛山”迎高峰
“薄如蝉翼”“纯白若雪”的陈村粉,配上爽滑酥嫩的咖喱蟹,这道“登”上《天天向上》节目的顺德美食,味道让大张伟感叹“味蕾初恋”,质感让安以轩惊呼薄得“简直像敷的面膜”,收割了一票粉丝,而陈村粉更是在芒果台的《我们来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等节目中刷足了存在感。
事实上,不止这一道佛山美味因为电视节目的热播而“走红”,绵稠的生滚粥、肉质紧实的桑拿鸡、味道清甜爽滑的伦敦糕等美味也频频被美食节目“点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佛山体验寻味之旅,成为佛山美食旅游“引进来”的引擎。
除了美食节目的推广助推外,佛山各地积极举办多类美食节及活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寻味佛山。亚洲(南海)美食文化节、三水的非遗文化美食节、佛山美食节、顺德美食节等活动百花齐放,其中,顺德区举办了“世界美食之都”顺德(华侨城)美食节系列活动,5天内入场人数近百万人次,实现销售额超万元;高明区推出油菜花节、绿色食材节等活动,拉动了旅游消费增长。
多措并举助推美食旅游
翻开《佛山美食语音地图》,各类特色小吃、老字号串联起清晖园、西樵山、陈村花卉世界等佛山知名景点,尤其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zz/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