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处暑
英文名:EndofHeat排名榜: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节气处暑这家伙,因为带个“暑”字,看着总像是夏天的节气。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你没get到它的真实含义。
“处暑”的意思是,暑气到此为止,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
作为货真价实的秋天节气,紧随“立秋”之后出场,在秋天节气里排名第二。
处暑8月23日18时37分But,
因为我们的伟大祖国实在是太,大,啦。
所以即使处暑已到,
南北方在“入秋”的节奏上依然无法神同步。
▼
北方地区
有大陆西北季风助力,入秋的脚步要快一些。
9月初,
西北、东北、华北的部分地区即可率先入秋。
▼
南方地区
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夏季。
各地温差较大。
有些地区带来雨水降温,
有些地区依旧热力不减。
需要注意的是,处暑一过,
气温君的脾气也变的反复无常。
不过,不要怕。
有我呢。
请注意养生多事之秋一场秋雨一场寒,
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
可能会遇到感冒,咳嗽,肠胃炎等小麻烦...
看招儿
感冒
▼
生姜红糖茶
做法:
生姜三片,红糖适量,开水泡饮。
功效:
生姜发汗解表,红糖补中益气,主治风寒感冒。
咳嗽
▼
按摩太渊穴
定位:
掌心向上平放在腿上,在大拇指根部,会发现有一块突起的骨头。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同时放在这里,像号脉一样,会感觉到有一处地方在跳动,这个跳动的地方就是太渊穴。
功效:
止咳化痰,通调血脉,散化水湿,输送肺气。喉咙发干,甚至咳嗽、咳血都可以通过调理太渊穴进行缓解。
按摩方法: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肠胃炎
▼
饮食清淡,避免辛寒
①饮食清淡。
通常在腹泻或呕吐平息后的数小时到一天内,便可以开始进食,但需慢慢来,因为初愈的肠胃仍虚弱,从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可以吃些小米稀粥、麦片等。
②避免高纤、辣味、酸性、油腻、寒凉生冷、乳品等食物。
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病情反复。
秋乏
▼
多睡保证充足睡眠,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每日睡眠宜增加一小时。
处暑后每日中午最好都小睡一阵睡。
喝茶适当喝些绿茶、咖啡,绿茶在防“秋乏”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秋燥”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不适合饮用咖啡。
伸懒腰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晒太阳适量增加阳光的照射能有效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改善人忧郁的心情。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
养植物“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可放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如柑橘、吊兰、文竹和绿萝等。
再来看看怎么吃
▼
处暑食谱养生沙参百合鸭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
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材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肥鸭肉克。
做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一同入锅,加入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至鸭肉熟烂,饮汤吃鸭肉。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化痰。适用于肺热阴虚所致的咳嗽咯痰,口燥咽干,肺结核咳嗽等。
燕麦南瓜粥材料燕麦30克,大米50克,小南瓜1个。
做法①南瓜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②锅置火上,将大米放入锅中,加水克,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入南瓜块,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燕麦,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
功效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
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而改善血液循环。
芝麻菠菜材料鲜菠菜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还得知道怎么玩!
▼
处暑习俗养生出游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最后再送几个小妙招,
▼
处暑妙招养生吃咸:润肺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
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等,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等。
茶水,去燥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后可喝一杯温水。
除此之外,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多喝蜂蜜少吃姜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精神调养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轻松运动秋高气爽,到户外进行跑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园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机体消除“秋乏”的感觉。尤其是舒展肢体的活动还能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要注意的是不宜进行高强度和剧烈运动,锻炼时应以微汗为适,切忌大汗伤及津液。
避免过早添加衣物常言道,“春捂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
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
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共享健康俱乐部——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专家与领导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