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回家的路上,接到*建国战友的电话,说在荷叶的一个山冲中有个村姑,带着附近几个孩子,坚持不懈地免费教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很不活跃,村姑又没得多少收入来源,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又很大,希望图书馆能够在图书资源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听到“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几个字,我认为有必要到村上去看看,毕竟让更多孩子受到教育也是我图书馆人的职责所在。
周日上午,建国战友从娄底开车到双峰接我一起前往荷叶,初春的荷叶,依然停留在冬的暮色中,已探不到冬的气息也闻不出春的花香,田中小草露出的尖尖角带来了春的气息,远处枯枝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仿佛欢迎这二位熟悉的异客。
荷叶镇,在双峰的版图上算是一颗明珠,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名人辈出。是中国的“女杰之乡”,有蔡和森、蔡畅兄妹,还有晚清的曾国藩,曾国藩故居就是双峰的主要旅游景点。
荷叶和我的缘份也挺深的,当兵入伍时新兵连就有好几个荷叶战友,下到连队几个双峰老乡都是荷叶的,当兵几年和荷叶战友的交情十分好,以致我的荷叶话也讲得十分流利,粗听让人感觉我就是地地道道的荷叶人。连娶个老婆都是荷叶人,无论是乡音还是缘份,我也算得上半个荷叶人了。建国战友是井字人,井字原来也是属于荷叶乡的,撤区并乡后,从一个乡分成了二个镇,语言与风土人情都是一样,去荷叶,对建国战友而言算是回老家。
建国战友和村姑也从未相见,他只是听朋友所言。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gef.com/fgyl/9993.html